华生:股市不是一时反弹而是反转,波浪式“慢牛”一定能够实现
股市前瞻:反弹还是反转(三)
——经济增量政策分析与展望
市场和投资者现在的困惑和犹豫,当然是因为近三年来尽管市场有多次反弹,但是每次反弹都以失败而告终,熊市行情并未扭转,故而信心和预期严重受损。因此,现在人们不但需要听到发布、看到言辞,还希望见到行动和实效。这就给我们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增量政策展望与股市前瞻
在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之后,有一个各部门各方面政策部署的到位出台、实施和落实,能否真正做到落地有声,抓物留痕,言必信、行必果的问题。因为这样一个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本身的实施和落实就会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同时,这种一揽子政策的组合在实行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反馈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步步落实到位。所谓魔鬼都在细节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上述的金融信贷支持资本市场的第一支箭。这应当说是相当精准和可操作的政策。然而也要看到,这个政策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有充分的信贷资金规划和储备。因为容易测算,如果相关高股息绩优上市公司和得到互换便利的金融机构确实依靠央行提供无限量的低息贷款支持,充分利用了股息与利息差的套利空间,那么,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股市在10月初这项政策开始实施后还会有10%到20%的上升空间,那么这对拉动几十万亿流通市值的市场来说,央行需要准备的显然就不是原来提及的以几千亿计而是需要几万亿计的信贷资金支持。
其次,尽管央行提供2.25%利息的信贷支持,确实是给了高股息绩优公司的套利提供了激励,但是高股息上市公司和得到互换便利的金融机构,考虑到经济前景和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在风险、操作成本和套利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不一定愿意去申请这个只能定项使用的贷款,这样即便有超限量低息信贷支持承诺,也可能未必有充分的相应定向贷款需求,这一点目前似乎已有迹象。因此这个政策要不至于悬空而能够落实到位,需要央行和证券主管部门一系列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再如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的第二支箭就是化解地方债务。有人测算说地方政府及其平台仅欠企业的债务就达到GDP的10%,也就是说至少有12万多亿元人民币。当然,欠债也有正常合约内未到期的欠账和拖欠之分,并非全是拖欠。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还要解决拖欠体制内员工的工薪及到期债务的兑现,以及偿还拖欠企业债务的新增国债利息负担问题,估计即便是分步清偿这些拖欠,也需要6万亿到10万亿之巨。这支箭要能奏效,起步就要有足够的化债规模,同时还需要建立解决拖欠公司等市场主体债务的公共信息平台,确保还欠还债的钱专款专用。
应当看到,尽管这新一轮化债的重点是地方的隐性负债,但是在目前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更有动力优先使用这笔钱去缓解非标负债还本付息的压力,而对归还市场主体的无息拖欠缺乏动力。因此这轮大规模化债,如果只是临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兑付危机,乃至又匆忙上马一些可以短期拉动GDP,但未必能够带来合理经济回报的投资和项目,那么只会孕育今后更大的债务负担和缩小我们今后迂回的空间。毫无疑问,这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负债,最有效率的使用是归还拖欠的巨额企业债务和相关的员工欠薪,使连锁的债务链得以化解,真正复苏和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与提振工薪阶层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可以认为,能否解决地方政府拖欠的巨额企业欠款和相关欠薪,为市场注入活水和活力,是这轮化债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又如第三支箭,就是如何搞活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定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与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这方面的文件过去已经发了很多,但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解决。这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决定,体现了中央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现在用所有制分类已经不再能够适应目前多种所有制混合经济发展的现实。如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许多已经是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占多数股权。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许多大股东和投资人都是国资,但是经营方式却是完全民营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适应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充分适应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既是生力军更是主力军的现状与国情。
国家和国有资本起主导作用,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这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现实与特征。我们的理论、政策和法规需要按照今天这个国民经济的真实状况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整,才能真正给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吃定心丸。相关部门应当跟进制定具体的规定,国家信贷和政府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和招标等资源,都要按照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大头的实际比例进行公平分配,使资金和资源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要彻底改变目前国企中标分过路费、民企分标干活的这种徒然增加交易成本、浪费资源的不正常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要调节贫富差距、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必须遵循可预期的法治化规则,其根本目的是把蛋糕做得更大、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有更好的生活。这样国家也才能真正强盛。
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是稳定企业家信心的底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特别是国家纪监委和公检法等执法机关按照中央的精神出台相应的可操作执行的具体细则规定。如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涉及跨省案件执法的经济所得,扣除执法成本以外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地市县区的执法净所得统一上交省级财政,从根本上铲除“远洋捕捞”“以刑化债”等趋利性执法的土壤。
对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求的纠正刑讯逼供的现象,落实的关键在于案件的调查审理中要重证据而轻信口供。对于缺乏客观证据,涉案人又在法院庭审中翻供的案件,应当异地重新审理。属于刑讯逼供的冤假错案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要坚决纠正我们历史上教训深刻、用受控嫌疑人相互的口供定案从而极易形成冤假错案的做法,扭转目前一些地方在留置和控制嫌疑人的外部联系后,又强令嫌疑人打电话给亲朋好友为其交纳所谓赃款、尔后又作为办案证据的现象。对于实行留置、边控、冻结公司账户等限制公民或法人权益的做法,要向相关人员出示依据并建立申诉程序,避免对无辜的公民和无过失公司的不当侵害。要禁止任何执法机关在法院判决生效前就先行划转犯罪嫌疑人的资金和财物。法治是经济繁荣、国家政权巩固与社会稳定的根基。在这方面,实际行动一步,胜过纲领一打。
最后,第四支箭是关于楼市止跌回稳。鉴于我国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要促使楼市不仅实现一时的企稳反弹而且步入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将其置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蓝图之中。这里的核心问题是逐步解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当代产业工人及其家庭在就业地的安居团聚问题,这是关系到我国今后中长期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需要专题讨论,拿出详细的有相应资金安排的规划、方案和部署。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只要把几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纳入其就业地城市安居的视野和规划,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和在建未建的房地产项目与土地储备就不是过剩的问题,而是远远不够。这是需要每年投入若干万亿、大约需要持续10年的浩大工程,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不可错失的历史性机遇。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内外的多种挑战,但是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股市是一时的反弹还是趋势性的反转,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工作。改革从来是危机和问题倒逼的,希望一下子一步解决所有深层的体制机制问题,往往欲速则不达。这次正在陆续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的实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反映在股市与楼市这两个真实反映经济状况和市场情绪的风向标上,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可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纵有任何艰难险阻,只能加码拼搏,绝不能功亏一篑。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脚踏实地,既拼搏进取,又不急躁冒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个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相信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好转和企业盈利的不断攀升,中国股市的波浪式慢牛和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资本市场繁荣和灿烂的明天。
(本文为华生教授10月24日在中国证券报在南通举办的2024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主旨演讲的修订稿)